开云.(中国)官方网站 0475-83154252

「艺术浏览」从宋代的青绿山水到近代 中国绘画中的秋天

作者:开云官网入口网页 时间:2023-04-02 00:43
本文摘要: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昏暗而如睡 -宋·郭熙虽然从小是学习西洋画,会以为中国画不够立体色彩也少,反而年龄渐长以后感受到了中国画的美,今天就来浏览一下中国绘画中的秋色。五代 佚名 《秋林群鹿图》绢本设色 纵118厘米,横6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秋林群鹿图局部《秋林群鹿图》描绘了两只雄鹿、八只母鹿游憩于北国秋日枫林的情形,图中鹿群个个体态丰满,造型真实生动。作者借此亦表达了松盛柏茂、禄寿双境之寓意。

云科技app下载安装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昏暗而如睡 -宋·郭熙虽然从小是学习西洋画,会以为中国画不够立体色彩也少,反而年龄渐长以后感受到了中国画的美,今天就来浏览一下中国绘画中的秋色。五代 佚名 《秋林群鹿图》绢本设色 纵118厘米,横6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秋林群鹿图局部《秋林群鹿图》描绘了两只雄鹿、八只母鹿游憩于北国秋日枫林的情形,图中鹿群个个体态丰满,造型真实生动。作者借此亦表达了松盛柏茂、禄寿双境之寓意。

画面中树以墨画枝干,再钩勒层叠密聚的树叶,填染深浅朱红、白粉、赭黄、淡墨、淡螺青等色,斑烂多彩。民间传说中,鹿有“禄”的谐音,富有祥瑞、收获的寄义,同时鹿还与玄门中寿老有关,意为长寿。所以《秋林群鹿图》的主题应是寓意松盛柏茂,禄寿双境。

北宋 赵佶 《池塘秋晚图》粉笺本 33x237.8厘米,拖尾33x89.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池塘秋晚图局部画面以荷鹭为主体,将种种动植物分段逐次摆设在画面上,模拟唐代的构图形式。卷首画红蓼与水蜡烛表示水岸。而一只白鹭离开双足立于水中,作奋力迎风之姿。

而荷叶欹倾,水草顺成一向,用以烘托白鹭充满张力的姿态。白鹭的眼神、鸳鸯的动向另有往后延伸之势,令观者感应意犹未尽。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

在位时广收历代文物、书画,极一时之盛,亲自主持翰林图画院,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能书善画,自创书法“瘦金体”北宋 范宽 《秋林飞瀑图》绢本设色 纵181 横99.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秋林飞瀑图局部此图无款,旧传为范宽所作。图绘秋山栈道瀑布流泉,远处岩关列岫隐约可见,气势磅礴,景致宜人,著录于《石渠宝芨三编》。

范宽(约950年-约1032年),字中立,生于五代末,北宋著名画家,京兆华原人。因为性情宽厚豁达,不拘成礼,嗜酒好求道,时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范宽擅长山水画,初与关仝、李成同为北方山水画派三大主流,并列北宋三大家,后又与董源、李成并称宋三家;艺术成就使得范宽与同为华原人的柳公权合称柳范。南宋 马远《月下把杯图》设色绢本,25.7×28厘米 天津市博物馆藏月下把杯图此图所绘的是十五中秋之夜,主人恰逢远挚友佳节来访的情景。

画面中主人手中把杯迎友,旁有四童仆,一侍立待呼,一侍果备用,另一侍酒小童,正在回望另一侍琴上台阶的半隐文童。整幅画面虽只有主仆六人,然内含笔墨神态各异,颇具生动真趣。

南宋画家马远(1160年-1225年)字遥父,号钦山,原籍河中,是世代画家的子女,曾祖就做过宋徽宗时画院待诏,祖父、伯父都是南宋的画院待诏,兄长擅长花鸟,马远也作了画院待诏,他的儿子马麟也是画家。他的画被称为边角之景,“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人称马一角,后人也有认为这是南宋偏安的写照,马远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家”。南宋 赵伯驹 《山河秋色图》绢本设色,纵55.6厘米,横323.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山河秋色图局部局部局部此卷钤有清内府“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印,以及梁清标鉴藏印。

尾纸有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标题跋。此图为青绿设色。

画中有青山碧水、殿宇村舍,栈道、桥梁穿插其间,又有苍松翠柏,茂林修竹,移步换景,令人玩味不尽。山石用小斧劈皴法,再施以青绿重色;树木、修建描画细腻精谨,点景人物描绘细致入微。

整幅作品结构弘大,细节富厚,色彩浓丽而不失清雅,描画精致而不琐碎,带有宋代画院气派。赵伯驹(公元1119-1185年),字千里,南宋画家,尤擅青绿山水。明代画家董其昌曾歌颂赵伯驹的绘画“精工之极,又有士气”,“虽妍而不甜”。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形式,主要特征为工笔、重彩。

青绿的颜料来自矿物如石青、石绿。青绿山水盛行于隋、唐和北宋末年宫廷,之后逐步淡出。元 倪瓒《秋亭嘉树图 》纸本墨笔,纵114厘米,横34.3厘米秋亭嘉树图局部图中绘平坡远岫,草亭嘉树,辽阔的江面上露出汀渚一角,幽静雅洁,好像笼罩在一片月色之中。

画面取三段式构图,用笔尖峭秀逸,树干皆双勾,稍事皴染,树叶点法富于变化。墨色较为干淡,仅以浓墨点苔,提出精神,为寂静的画面融入了些许生气。

倪瓒(1301年-1374年),字元镇,一字玄瑛,号云林、幻霞生、荆蛮民、风月主人、萧闲仙卿。江浙行省无锡州人。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茶人,倪瓒是“元四家”之一,也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间用淡色。

前景中的树木和空缺处的楷书题款险些成了倪瓒小我私家的符号。元 王蒙《秋山草堂图 》纸本设色,123.3 X 54.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秋山草堂图画上近处一老翁坐于草堂前岸边,专心垂钓,湖面平静。

隔水相望对岸草屋几间,人影绰绰,各自忙碌。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小舟的四周激起了一片细波。远处高山竣领,参次有序,树木茁壮,郁茂迷茫。

画上有画家自题小篆书“秋山草堂”四字, 下行楷书识: “黄鹤山中樵者王子蒙为画于淞峰书舍”。元 吴镇《山窗听雨图》本幅28×203cm,题跋28×45cm×2山窗听雨图局部此作为平远构图,起首处为起伏的山丘,又有溪边草亭,掩映在杂树之中,一童子执伞前行,屋内有高士凝思端坐,远岫云移,千峰如驶,绵亘不停,蔚为奇观。远山用巨细米家法,与之相对,云气氤氲。近坡与远山之间近乎融为一体,近处的山石与远峰又形成呼应,间有湖面上停靠的渔舟,种种关系都得以联系起来,使得结构有一种聚而不散的联系。

此卷用笔圆厚,先以中锋勾轮。


本文关键词:开云体育最新版app,「,艺术,浏览,」,从,宋代,的,青绿,山水,到

本文来源:开云官网入口网页-www.cfmjs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