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 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
”简短四句诗,体现出画家豪迈不羁的情怀。画面可谓精当简练,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2、胡崇贤《摩耶精舍荷花照片》 (张大千题字)【赏析】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张大千墨笔题字。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常邀挚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别开生面。3、慈禧 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美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职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4、秦桧 书法《深心帖》【赏析】秦桧乃是宋朝一巨猾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可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隐藏近千年。
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认可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冷静痛快”之誉。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很是喜欢画牛。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
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
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幸亏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抬头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迷茫众多的汨罗江水,他“宁赴湘流”,也决不“蒙世俗之灰尘”。画家以精致的线描用心勾画了屈原的形象,而将大片画面让与江水,使得观者在聚焦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孤苦无助的悲凉。
8、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赏析】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称“瘦金体”。此《欲借风霜二诗帖》是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9、吴冠中《乡村》【赏析】这幅《乡村》是是一幅极具吴冠中小我私家特色的墨彩画。乡村的题材,景物的轻描,和谐的气氛,厚重的墨汁点化出层层的户落。
作者似乎在以鸟瞰和俯视的姿态,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乡村生活,鹞子线不停,乡情更不会断。10、丰子恺《买粽子》【赏析】朱自清先生在看了丰子恺这幅题为“买粽子”的画后曾说过:“上海也未曾委曲你,瞧你那买粽子的劲儿。”是两个小孩子将篮子从楼上的窗下垂下街口买粽子,这些画,和丰先生的文字一样,性灵自在其中,充满生活情味。11、张大千《荷花》【赏析】此幅作于1944年,那时的大千已经是名满天下,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态。
这幅《荷花》是张大千的代表作品,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冷静而不浮,生动而不匠。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绝非过誉之辞。12、怀素《自叙帖》局部【赏析】《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
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可以想见当年激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称为中华第一草书。13、白雪石《阳朔风景在穿岩》【赏析】阳朔景致秀丽,穿岩一带尤为人们所喜爱,相传有一首民间歌谣赞美这个胜景,“金钩挂山头,青蛙水上浮...”白雪石的作品以境取胜,在实景的描绘中注入感人的空间意象,以桂林漓山河水为题材创作的青绿山水画最能体现和代表他的绘画气势派头,被誉为“白派山水”。
14、任伯年《紫藤栖莺》【赏析】紫藤栖莺笔致放松,写味十足,水、墨、色的融会变化处置惩罚得尤为自然,形成了一种诗意盎然的抒情调子。任氏重视继续传统,吸收西画的速写、设色等技法,形成风姿多彩的奇特画风,当之无愧为近百年海上画派之巨擘。
15、明 文徵明 书法 立轴【赏析】此幅行书中堂,运笔遒劲流通,宽展舒和,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章法上结体严整,笔画苍劲,运笔中锋直下,使转流通。
结字内紧外松,笔法浑圆,出笔长而遒劲有力,极具潇洒透逸之风范。16、林松年《南国荔枝红》【赏析】这是花鸟画走”古为今用”的路,具有创新的代表作品之一。画家以传统的笔法体现现实的生活,赞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新气象。画中体现南国荔枝熟了,装船载运的丰收场景。
以柔美有弹性的线条,浓艳的色调,特有的构图方式,描绘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情形。17、元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赏析】此图画层峦叠峰,千岩万壑,长松杂树,纵横有序,错综多姿,显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美姿。构图繁而用笔筒,笔墨浑朴华滋。
人谓天池山得一“幽”字。图中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绿,展示出山中的幽趣。
全图烟云流润,气势雄伟,系黄公望浅绛山水的杰作。18、颜真卿《刘中使帖》【赏析】行草。此帖又名《瀛州帖》,是著名的颜书墨迹之一。
从帖的内容看,讲的是讨伐安禄山叛乱取得了胜利,颜真卿闻讯感应十分欣慰。此篇笔画纵横旷达,苍劲强健、用笔飞动圆活,富于虚实变化。元鲜于枢称此帖与《祭侄文稿》都是“英风烈气,见于笔端”。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9、吴冠中《竹林人家》【赏析】吴冠中将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色彩的富厚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在一起,把诗情画意运用点、线、面等基础元素体现出来,乐成联合了笔墨的细腻与油画特有的色彩特质,将原本具象的风物赋予更深层。
本文来源:开云官网入口网页-www.cfmjsj.com